低空经济,国企难以靠垄断而有所作为

‌国有通用航空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全靠国家补贴亏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很多地方却还在组建国有的通用航空公司,以抢占低空经济市场。

低空经济市场是高科技的市场经济市场,比较零碎,难以垄断;就是强行垄断,也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国有资本就是花大力气靠权力占有低空经济市场,将来也会是一地鸡毛。

新组建的国有通用航空公司,要想垄断市场,只有靠行政命令。比如有些地区正在实行的政府采购应急救援航空器,不接受个体通用航空公司参加投标(就是参加了也是陪标),最后由本省领导认可的通用航空公司拿走所有标的。应急部门最后只和指定的自己的公司结账。这个公司再和其他通用航空公司签租用航空器合同,从中扒一层皮,也为本省经济数据好看争得了光。

这些专有中标的通用航空公司,有国资背景的居多。因为应急救援航空器的招标,一般是多架,甚至十几架不同型号的航空器。目前国内通用航空公司没有一家具有这样的能力。这种事情是招标垄断。多省都出现了。国资中标还好,非国资的也这样搞,那就是暗箱操作了。

国有通用航空公司普遍亏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其核心矛盾在于官僚体制和公共服务属性与市场化运营间的失衡:

1.人事任用是企业失败的祸首。

只要是国资的通用航空公司,人员任职都是经过复杂的人事关系竞争上岗的。没有一点实质关系是不能够进入这样的公司的。所以,公司的人才都是官僚人才,都是讲求各种关系和为人处世,各种趋炎附势以迎合领导干部的喜好。实际在一线作业的时候,干活的几个技术不精的人才还被挤兑:要么不被重用、要么克扣拖延工资。

2.市场竞争靠垄断。

通用航空领域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简直是生死存亡的竞争。很多政府采购都是靠关系才能拿到的,这给国资提供了一线生机。但是,这些企业不求上进,作业时经常发生怠工,耽误工期。最后不得不由能干活的私营小企业来完成。靠垄断拿来的活,利润也难以保障。

而市场上的小活儿:比如临时飞行、救援、植保等等零碎的、利润高的活儿,国资企业是不能干、而且不屑于干的。恰恰这些临时活儿利润高。

3.航油成本不是国有通用航空公司的亏损重点。

亏损的国有航空企业把航油成本当成自己亏损的罪魁祸首。这是再甩锅。虽然航油在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私企通用航空小企业航油成本更高。有时候需要租用大公司的油车多支付5%以上的费用。

4.公共服务属性不应该成为国有通用航空公司亏损借口。

‌专家说:公共服务属性强导致非市场化运营‌。国有通航企业常承担应急救援、农林作业、警务巡逻等公共服务任务,这些业务多由政府购买但定价偏低,难以覆盖高额运营成本‌。这种说法恰恰是反着说。私企帮助国有公司进行共服务,待遇低而且经常不按时结账。导致很多小公司死亡。而国企通用航空公司却是没有拖欠而且收益更高。比如应急救援的某型号直升机每年租金:私营企业1400万元,国资的是1700万元。

5.‌空域使用效率低‌、飞行计划审批繁琐的借口。

国内空域使用和审批制度确实是通用航空盈利的最大拦路虎。专家说:国内低空空域开放不足,导致飞行审批流程长、空域资源利用率低,增加时间成本‌。其实也是胡说。

大家都知道,国资的通用航空公司空管都不敢阻挠的。领导一句话,空管悄悄地夹着尾巴。只有私企才会被百般刁难。很多飞行员都以在“国”字里飞行为傲:想咋飞就咋飞!没有私企那般天天受气。

总结:灵活的小市场,不适合国资游泳,容易搁浅。

‌‌在低空经济政策大力支持的今天,很多地方国资都在抢占市场。很多新闻大家都看到了,比如“卖天空”。但是,红火几天都消停了,开始不断地亏损。比如建通用机场,很多闲置没有收入;比如买飞机,很多运营不当要拍卖;比如要“霸天”,没人玩天也赚不来钱。

国资是大资本,应该干垄断行业、大行业:比如飞机的研发制造等等。别的小活儿就别沾染了,不够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