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多个地方省市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这意味着低空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已经明确,并且被国家确立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表明低空经济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全局以及长远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它将是关系到未来我国获取国际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而需要进行长远布局的产业。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突出体现。
这项事关我国经济与航空发展的号召与部署,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低空经济被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时期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航空发展指明了新的应用领域与方向,意义非凡;
      第二,低空经济的主角是“航空”,核心活动是“飞行”,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全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其意义堪比“大飞机”与“两机专项”,其影响与作用甚至更为深远。

 

低空经济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低空经济的发展正是沿袭这样一条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

      一方面是低空经济对低空制造不断提出技术革命性突破的要求。据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40年,作为低空经济重要发展模式的城市交通(UAM)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美元,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趋势也促使了低空飞行器制造从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向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不断进行产品更新,由此推进低空产业不断迭代升级,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低空经济对生产要素提出创新性配置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低空经济从低空空域数字化到场景应用的经济化,充分实现了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不仅表现为通过技术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直接贡献,也表现为技术和数据对传统生产要素赋能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间接贡献,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

      此外,低空经济发展进程就是一次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需求牵引供给来看,低空出行不仅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区域融合协同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供给创造需求来看,低空飞行(通航)更是从供给能力提升创造更丰富的需求场景,从而实现在更高水平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形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方向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可以围绕以上四个维度给予政策支持。

      其一,要培养适应低空经济快速成长需要的更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不同于传统产业,低空经济产业所需要的劳动者需要立足科技创新前沿,具备较强的知识迭代能力,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因此,要搭建低空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低空经济人才发展氛围,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其二,要提升更高技术含量劳动资料的低空经济供给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工具具有极强的科技属性,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移动技术、定位技术、现代飞行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应用到低空空域,并要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自动化制造设备的使用利用,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驱动力。

      其三,要发挥低空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引领作用。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以有效夯实新质生产力物质基础,低空是人类经济活动向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的拓展,作为新的增长引擎,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谋划布局,推动低空产业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

低空经济的构成内容有哪些呢?大体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应用。应用的提出源于经济活动的需要,以航空至其他交通工具难达之处、难及之时(也就是常说的应用场景),从而加快节奏、提升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应急排难等。凡有需要航空的行业,均应将航空纳入发展规划;凡能提供航空服务的运行者,均应与用户或潜在用户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就经济活动主体而言,或扩建业务板块而自营,或购买服务而联营,“用航空”“用好航空”是新手段、新工具,也是低空经济的主导内容。对于“航空”而言,应用是根本,应用是硬道理,应用才有经济增值。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是飞行。如上所说,没有低空飞行,就没有低空经济。在飞行内容上,低空飞行可与通用航空大体划等号;也与上述的“应用”内容高度叠印。粗略地分,有生产作业类、定制服务类、救助应急类、文化消费类等。根据不同的飞行特点,围绕“飞起来”“用起来”“能落地”的基本需要,制定政策,改善设施,使飞行活动得以顺利、安全、成本可控地进行。
图片
 
      第三部分是制造。专指低空航空器制造,如前所述。其中最能体现低空经济特点是各种无人机,包括高效作业无人机、电动货运无人机、商业载人无人机等,其中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无人航空器不仅是发展热点,还有望在城市空中交通(UAM)和更广泛的先进空中交通体系(AAM)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航空制造业的新赛道、新品种和新经济增长点。
      第四部分是保障。包括低空空管、通讯导航、气象服务、油料/电力供给、通用机场、飞行营地、直升机起降点、飞行服务站、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监管与反制系统以及维修业务等。其中,维修业务具有多重属性,既是保障工作,又是能够直接产生商业价值的环节。依托国内航空制造能力,可以形成维修、改装、拆解业务闭环,延伸相关产业链,推动低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是服务。指主要由低空飞行及各种应用而激发产生的服务业务,如训练、会展、教育、科普、传媒及租赁保险、中介代理等。其中有传统的服务,也有独具特点的新式服务。
      低空经济是立体经济。从2维扩展到3维,这是不言而喻的立体化。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国情,实质性地进一步改革空域管理,将空域真正作为如土地、如海洋一样的资源对待,特别是属于领空的空域,更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不用起来,实在可惜。要在充分的使用中,实现“安全”,而不是抑之不用,去求得所谓的平安无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安全观”。
      低空经济是协同经济。没有哪种经济形式,如低空经济这样,拥有与生俱来的协同性。发展好它,也就要求拥有高度自觉的协同精神与良好的协同模式,包括上下(政企)协同、军民协同、空地协同、用(户)服(务)协同等,构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协同。
      低空经济是区域经济。基于小航空器、小规模、小范围、短航线、多元企业、定制/分散应用等特点的低空经济,不同于大规模、大范围、一举(布局)而定始终的公共航空运输与高铁等,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灵活性特点。中国之大,各地域特点鲜明,发展水平差异甚大,在地域经济中对于航空应用会呈现各不相同的应用场景。根据各地不同需求,融进不同样式的航空元素,使地方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则是各地域低空经济规划与发展的共同目标。唯其源于地域,更具个性,更显灵活,也更有生命力。但即便是小“飞机”,飞得也足够快,小小的地域难以彰显“飞起来”的优越性,始于区域规划的低空经济走上“区域联动”的大格局,当为必然趋势。
      低空经济是创新经济。低空经济是新兴战略性产业,社会各界各方都要以勇于创新的精神,研究与解决发展的现实困难与问题。航空制造企业、通航运营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所有机构,尤应加强技术、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特别是无人机和新能源低空航空器研发与使用,使之成为拉动航空发展和低空经济的新引擎。有关社团组织也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为营造低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设航空文化,开展创造性工作。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中国低空经济新业态必将加快形成,并生机盎然地向前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做出重要贡献。在此进程中,中国航空大产业也必将成长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比肩世界强者,赋力民族振兴。